隆基绿能百亿亏损后,创始人“90后”女儿亮相董事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野马财经
隆基绿能为何掉队?
过去的一年对于隆基绿能而言,可谓五味杂陈。董事长钟宝申曾在《致股东的信》里,称“2024年是上市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继2024年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幅度亏损86亿元之后,今年一季度再亏损超14亿元,如今隆基绿能高层又有动荡。
5月26日,隆基绿能(601012.SH)公告,创始人之一的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要去一线搞研发,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术攻关。同时,女儿李姝璇将进入董事会。目前,李振国和李喜燕夫妇共同为隆基绿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19.1%。
受大盘调整和光伏产业链价格连续走低等因素影响,隆基绿能股价持续低迷。2021年,隆基绿能市值一度突破5400亿元,被捧为“光伏茅”。截至5月27日报14.44元/股,总市值1094亿元,较高点缩水4306亿元。
作为全球光伏行业龙头,从2022年赚147亿元变成2024年亏损86亿元。创办25年之际,创始人退居幕后,专注技术研发,能让隆基绿能恢复昔日荣光吗?
15个月亏损百亿
“90后二代”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
根据公告,辞任后,李振国将继续担任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术攻关。同时,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将兼任总经理一职,并接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同时,5月26日,隆基绿能董事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第六届董事会成员的议案。新一届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其中,钟宝申、刘学文、田野、印建安、李姝璇被提名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陆毅、李美成、周喆被提名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李姝璇出生于1993年,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之女,中国国籍,先后获得中南大学工学学士、香港大学工学硕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现任巨子生物品牌宣传部经理,兼任东莞蜂巢智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据《证券时报》报道,隆基绿能方面人士介绍,李振国未来将全面主导公司研发体系与前沿技术攻关,持续支持公司长期发展,并称其“对全行业BC技术突破功不可没”。
近年来,随着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各项技术的突破,光伏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22年,隆基绿能净利润高达147.63亿元;2023年净利润下滑,至106.87亿元。2019年至2023年的5年间,隆基绿能共盈利484.81亿元。
来源:Wind
但是,国内光伏景气度有下行趋势,组件、硅片价格下降及存货跌价准备造成的计提减值增加,导致隆基绿能营收利润受挫。
2024年隆基绿能业绩大降。据更正后的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23%至825.82亿元,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大幅下滑180.15%,由盈转亏,亏损额达86.18亿元。这是该公司近十余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对此,隆基绿能在年报中称,主要受行业供需错配非理性低价竞争影响,行业各环节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联营企业(光伏行业)投资收益下降较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同步增加。受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持续影响,全产业链开工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2025年一季度隆基绿能延续亏损,全年营业收入136.52亿元,同比减少22.75%;净利润亏损14.36亿元,同比亏损收窄。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的15个月的时间,共计亏损百亿元。
事实上,2024年光伏行业整体业绩表现不佳。比如通威股份(600438.SH)、TCL中环(002129.SZ)、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和东方日升(300118.SZ)等企业也纷纷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39亿元、-98.18亿元、-34.43亿元、-46.56亿元和-34.36亿元。
而亏损主要原因包括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资产减值计提、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导致的资产减值准备增加等。
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认为,对于整体市场来说,隆基绿能没有办法摆脱行业周期波动和技术迭代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BC产能的逐步爬坡,对于未来竞争力,还有技术积累还是值得期待的。另外,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在技术、品牌以及资金的积累方面都还是比较有基础的。
对于李振国辞任总经理,退居幕后,有投资者表示:“老将出马有戏”。
高瓴浮亏近百亿
隆基绿能为何掉队?
2000年,李振国看到光伏产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机遇,邀请同为兰大物理系毕业的钟宝申和李春安入局,三人共同成立了隆基绿能。目前,隆基绿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李振国和李喜燕,合计持有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9.1%。而李振国、李喜燕夫妇的财富正面临滑铁卢。
《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李振国、李喜燕二人以355亿元的财富位列榜单第655名的位次。但相较2022年的高光时刻,二人的财富缩水了465亿元,排名后退487位。
2020年下半年,隆基绿能实控人之一李春安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高瓴资本转让其持有的6%的股权。交易的每股转让价格为70元,交易对价总额为158.4亿元。如今隆基绿能股价14.44元,高瓴浮亏近百亿。
4月29日,隆基绿能公告称,股东高瓴HHLR计划以不超过3789.02万股换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份额,这部分股权占隆基绿能总部分的0.5%。如此一来,高瓴持有隆基绿能股权比例将降至5%以下,方便了后续的减持操作。
曾经的“光伏茅”为何掉队?
来源:罐头图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光伏行业已经从产能扩张到各个产业链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
2022年,光伏行业全面爆发,超过11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行业。隆基绿能也不例外。在双碳战略之下,隆基绿能从2013年的22亿元营收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1290亿元,十年间翻了58倍。净利润从2013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44亿元,翻了360倍。
根据“正经社”统计,2018年到2024年,隆基绿能的组件产能分别为8.8GW、14GW、50GW、60GW、85GW、120GW、150GW,6年时间翻了近20倍。
然而,扩产是把双刃剑。2023年以来,隆基绿能的资产减值明显高涨。2024年,隆基绿能拟计提减值准备87.01亿元。其中,存货因主要产品价格继续下降而计提跌价准备61.28亿元,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5.42亿元。这些减值损失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亏损。
2023年10月末,隆基绿能总经理李振国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3年出现两个策略失误,一是2023年年初硅料发生波动性的快速下降时,隆基采取了硅片跟随硅料价格变动的定价原则,对当时硅片盈利能力有一定的伤害;二是到当年二季度,友商以低价订单抢占市场的时候,隆基没有跟进,影响了组件销售和当年四季度交付。
目前光伏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和低价恶性竞争,使产业链价格跌跌不休等问题。
2024年光伏产业呈现出产量增长与价格下跌并存的局面。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10%,光伏电池和组件出口量也分别增长超46%和12%。然而,产业链价格却持续下行,其中多晶硅、硅片价格分别跌超39%和50%,电池片、组件价格也下滑约30%。
来源:罐头图库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申万行业分类中的68家光伏设备企业均已披露2025年一季报。其中,34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五成;27家企业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占比接近四成。
张毅表示,今年光伏行业回暖有一些苗头,但是确定性还达不到。从周期性来看,行业已经经过几年的蛰伏,理论上从市场需求以及供给关系有一些机会。同时,从A股的六十多家光伏企业的财务数据来看,有一小半企业的净利润在上升。整体来看,目前尤其头部还是相对来说还是有点乏力的;从宏观来看,产能过剩或者是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还需要时间去消化。另外海外是一个机会,不过这要看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另外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能源局的一些数据表明,光伏新增装机量是增长比较明显。整体来看,光伏行业在逐步回暖。
同时,行业大佬也纷纷表示对光伏行业的信心。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2024年11月召开的中国国际光伏大会上亦表示:“最快2024年底,最晚2025年年底,光伏行业将触底反弹。”
2023年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防止内卷”为主题的座谈会,并对外公布了光伏组件制造的成本“指导价”,称“企业低价招标涉嫌违法”。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2025年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在“反内卷”、行业自律的共识下,相关产业链头部企业带头减产,有利于修正产能,改善供需格局,加速价格回正。另外,相关企业重新聚焦光伏效率,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
“光伏一哥”能否重回巅峰?
近年来,厂商们纷纷发力下一代N型技术,其中有三大技术路线:TOPCon(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技术)、HJT(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BC(全背电极接触晶硅光伏电池)。
这也吸引了行业头部企业的竞争。比如,TCL中环(002129.SZ)称早已通过参股全球太阳能公司Maxeon,介入BC电池领域。2023年8月10日,Maxeon宣布,决定选择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作为其在美国的第一个光伏制造业扩张地点。
2023年9月5日的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对外宣布将“另辟蹊径”全面投资BC电池技术路线。
2024年10月,隆基绿能发布了基于HPBC二代电池技术的Hi-MO X10分布式组件产品,最高量产功率达到670W,组件量产效率最高达24.8%。这是继同年5月份隆基绿能发布集中式Hi-MO 9组件后,推动差异化产品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且效率位居行业量产组件榜首。
董事长钟宝申表示,隆基绿能正在通过技术授权和股权合作等多种模式,加快BC产能的建设步伐,以满足市场对BC系列产品的迫切需求。隆基绿能的BC产品在2025年产能开始爬坡,按照规划2025年年底HPBC 2.0会形成约50GW的产能。
在近期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介绍,公司BC组件降本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和市场上主流的TOPCon产品成本处于比较接近的状态,虽然成本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公司更关注毛利差,坚持做更高毛利的产品。
张毅认为,隆基绿能引领光伏BC新技术,BC二代正在处在上市初期,产量相对还比较低,从市场的接受度和推广速度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挑战。另外产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研发、技术的迭代,成本压力也会比较大,市场竞争也在加剧。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光伏行业仍然处于调整阶段,虽然3月光伏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个季度价格仍低于生产成本,企业盈利继续承压。
来源:罐头图库
隆基绿能也有忧患意识,光伏之外开始挖掘第二成长曲线。
氢能是指氢和氧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被认为是一种二次清洁能源,被寄予厚望成为“21世纪终极能源”。2021年3月,隆基绿能成立子公司隆基氢能,主攻大型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与绿电制绿氢解决方案,由此正式入局氢能产业,当年10月实现首台产品下线。
除了隆基绿能,阳光电源(300274.SZ)、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正泰集团、双良节能(600481.SH)等光伏龙头企业也涉足了氢能。
有投资者指出:“光伏行业太卷了,技术迭代、价格战一个接一个,隆基绿能转型之路,能否走出价格战红海,得看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
一直以来,海外新兴市场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必争之地。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布局有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在越南拥有电池和组件产能。隆基绿能曾在投资者交流会议上坦言,海外扩产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政策支持、经济环境、商业监管环境、基础设施与物流、生产成本等,因此合适的产能建设区域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多家券商研究对隆基绿能比较看好,如山西证券研报表示,考虑到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坚持差异化竞争,BC新技术产品行业领先,且不断深化全球化产能布局,维持“推荐”评级。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认为,对于光伏板块的后市预判,我们认为光伏产业仍然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将继续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虽然当前价格波动可能会对行业短期内带来一定的挑战,但从长期来看,光伏产业仍然值得看好。
隆基绿能还能否重回行业巅峰?你对光伏行业的发展有何看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