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吨豆粕起运 美国贸易霸权主义下的中国粮食供应链调整
文章来源:每日粮油
据每日粮油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刚刚完成对维特拉并购的国际粮商邦吉已包租一艘3万吨阿根廷豆粕货轮运往中国,这是自2019年中国批准进口阿根廷豆粕以来的首笔实际交易。
此前有媒体称,该批豆粕的实际买家为国内几家大型养殖饲料集团联合采购,旨在测试阿根廷豆粕在中国的通关流程、品质稳定性及供应节奏,以规避未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政策波动带来的风险。
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国,每年中国养殖饲料领域对豆粕的需求量达到7000多万吨,在过去主要依靠从巴西、美国进口大豆进行压榨满足,大豆进口也成为中国粮食安全供应中最薄弱的一环。
特别是自2018年之后美国采取越来越多的逆全球化操作,令中美贸易关系的急剧变化,也使得双方之间的大豆贸易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中国在豆粕供应替代方面显得十分紧迫。
实际上,阿根廷豆粕早在2019年第一次中美关税摩擦中就获得对华出口资格,但始终未有大宗散货实际成交记录,本次测试性进口也表明市场对未来相关谈判的担忧。如果顺利,将打开一个新的豆粕供应局势。
考虑到南美丰富的农业资源,中国未来有可能在玉米、肉类、小麦等领域复制这一路径,在南美建立更完整的食物安全供应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6月乌拉圭豆粕也获得中国市场准入许可,7月埃塞俄比亚豆粕获批。截至目前,中国豆粕进口来源国还包括巴西、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从目前最新消息来看,美国作为全球粮食出口大国,近年来在全球商品贸易中采取的单边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并在全球粮食贸易领域推行霸权主义。
除了对华贸易摩擦外,美国还威胁对欧盟食品征收17%关税、要求印度开放乳制品、禽肉、转基因玉米大豆等30余类农产品市场,并对日本大米进口配额政策提出批评。
在东南亚的人口大国印尼,该国每年小麦进口约为1000万吨,主要依赖澳大利亚和乌克兰等传统供应国,但现在面对美国的国际霸权主义,却不得不做出每年采购5亿美元美国小麦的承诺,并向美企开放铜、镍、铝土矿等战略资源投资机会,订购70余架波音客机。
这种现象反映出美国通过贸易霸权主义手段,试图将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与自身挂钩,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而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来源的战略布局,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还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为自身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其他方面,欧盟委员会已批准在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使用转基因大豆,表示转基因大豆经过了全面而严格的评估程序,确保其对人类健康、动物和环境具有高水平的保护,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但不得在欧盟境内种植。
(转自:每日粮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