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诞生首个4万亿美元市值公司!AI时代英伟达不甘于仅做“卖铲子的人”
专题:英伟达成首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
7月9日美股开盘,英伟达的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4万亿美元市值公司。
从3万亿美元市值增至4万亿美元市值,英伟达用了13个月。
2024年6月18日美股收盘,英伟达市值飙升至超过3.4万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这距离该公司挺进3万亿美元俱乐部不到两周。
2024年6月5日,英伟达首次收盘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从2万亿美元市值增至3万亿美元市值,英伟达仅用了约3个月的时间。
2023年5月30日,英伟达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并成为美股有史以来首家万亿美元市值的芯片公司。2024年3月1日,英伟达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从1万亿美元市值增至2万亿美元市值,英伟达用了9个月时间。
AI“加速一切”,打造数据中心工厂
英伟达股价暴涨与该公司AI芯片迭代的速度正相关。“今天我们正处于计算领域重大转变的最前沿,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的交汇将重新定义未来。”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表示。
今年年初,英伟达股价曾一度遭遇DeepSeek“黑天鹅”的冲击。市场担心,由于DeekSeek的人工智能模型R1仅需更少的芯片,就能实现与ChatGPT大模型相当的能力,可能减少未来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
对此,黄仁勋向市场多次回应。他强调,市场对R1的理解完全不对,这种AI推理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实际上要比非推理AI模型消耗的计算量高得多,甚至要高出100倍。“在未来10年内,由于我们可以看到芯片性能的大幅提升,速度是最好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他表示。
英伟达的芯片正在“加速一切”。黄仁勋称,英伟达迭代芯片的速度是“以年计算”。目前,新一代旗舰AI芯片Blackwell Ultra已经开始出货,每一代AI芯片都是加速该公司市值增长的推动力。
英伟达的理念是在全球打造规模化的数据中心工厂,以每年的节奏分步骤实现、并向客户交付产品,在各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按照黄仁勋的说法,去年全球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00亿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20%至25%的速度增长,这支撑了英伟达的估值。
去年以来,黄仁勋在全球巡回出席各类科技大会,到访了中东、欧洲、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当地政府签署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相关的协议。
黄仁勋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计算资本支出将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人工智能。“几年后,我们将建设数千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预算、电力、土地都已经获得批准。”他说道。
未来十年属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
如今,AI已经在颠覆制造业、医疗等各个行业。英伟达并不甘于仅做AI时代“卖铲子的人”,它还希望带领客户发掘AI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为此,英伟达正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包括工业制造在内的行业应用,并于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首个物理世界基础模型Cosmo。
黄仁勋表示,Cosmos本质上是一个理解现实世界的模型。“如果你希望AI能在现实世界中自然地运作和互动,它就必须具备这种理解能力。”他表示,“应用场景在哪里?自动驾驶汽车需要理解物理世界,机器人需要理解物理世界。这个基础模型就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关键起点。Cosmos会让机器人成为现实。”
上个月,黄仁勋在GTC巴黎峰会期间大胆预言,未来十年将属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移动的东西都将由机器人驱动,下一个领域将是汽车。
黄仁勋还在今年早些时候的GTC峰会上首次提及Agentic AI的概念。他解释了这个全新的概念:“我们正在提升AI的认知能力,让它具备多模态和良好的推理能力;其次是如何把这项技术应用到AI系统中。AI不是单个模型,而是一个知识系统。Agentic AI就是把各种模型整合在一起——有检索模型、搜索模型、图像生成模型、推理模型、规划模型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不过,近年来在美国对华芯片禁令的影响下,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今年4月,黄仁勋在华盛顿表示,他希望特朗普政府修改与美国出口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法规,以便企业更好地利用未来科技所带来的机遇。
他呼吁美国政府关注能够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政策。他说道:“中国有坚定意志和强大技术能力的国家,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于中国。”
在美国对华芯片出口实施限制措施前,英伟达中国业务占全球比重高达四分之一,中国是英伟达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去年,英伟达中国销售额达到170亿美元。
黄仁勋在今年早些时候的访华行程中,重申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英伟达还在扩建上海的研发中心。黄仁勋表示,英伟达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5年之久,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招募了大量的研究人员。截至目前,英伟达在中国已拥有近4000名员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都设有办公室。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