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创年内新高,张坤、刘彦春、葛兰们的基金怎么样了?
来源:涨基财富
A股成功站上3500点,创出年内新高!
行情看着很火热,但是老K个人有点感觉不到,更是有基民跟老K吐槽,大盘都站上3500点了,我的基金还在大亏。
这主要是因为今年A股是结构性行情,如果你的基金没有买银行、医药、科技等涨得好的行业,没有抓住市场风口,肯定是没法上涨的。
今天老K就先带大家简单看下A股今年的整体行情表现情况。
从指数来看,今年涨得好的以中证2000、科创100、创业板综指等小盘指数为主。
沪指虽然创了年内新高,但是今年涨幅还不到5%,沪深300年内涨幅只有2.03%!
所以大家别看着自己涨幅是个位数的基金发愁,从指数来看,这可能才是正常现象。毕竟大部分全市场型的主动权益基金是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的。
再来看看行业板块方面,有色金属、银行、传媒、医药等板块涨幅比较好。
如果你买的是涨幅居前的几个行业的主题基金,或者重仓这几个行业的主动权益基金,那今年可能是大赚了。
我们也要看到,煤炭、食品饮料等板块今年还是跌的。
如果你们买的是重仓这几个下跌板块的基金,那可能就是亏钱的。
我们基民对于基金涨跌的原因一定要弄清楚,不能看着A股涨了,就只是埋怨自己的基金不涨,却不去深挖背后的原因。
只有知道原因了,我们才能进一步去考虑是不是基金经理的问题,要不要调仓。
老K把合并规模超百亿的基金今年的表现看了一下,现在的百亿规模基金已经很少了,只有二十多只。曾经管理规模逼近千亿的刘格菘旗下已经没有百亿规模的基金了。
鹏华碳中和主题和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这两只还是今年因为人形机器人大涨而新晋的百亿基金。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两只押对了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基金大涨,再就没有涨幅超过20%的了。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受益于创新药的大涨,年内涨幅超过了19.69%!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也涨了13.96%!
两只知名的消费主题基金,汇添富消费行业、易方达消费行业年内都是跌的。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因为重仓了小米等港股,年内涨幅超过17%,算是表现很不错的了。
老K把张坤、刘彦春、葛兰、谢治宇、刘格菘这五位主动管理规模居前的基金表现情况统计了一下。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今年涨了16.17%,易方达蓝筹精选和易方达优质精选涨幅和沪深300差不多。这对于重仓白酒的张坤来说,已经算不错了。
对比下刘彦春的基金就知道,刘彦春管理的基金还处于全线下跌状态。
张坤买了港股对冲,刘彦春还是一手的白酒等传统消费,持仓基民心里肯定很苦。
有些基金用10年时间给基民赚了好几倍。
也有基金用10年给基民亏了一大半,近10年业绩最差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跌了59.29%!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近10年跌得多的基金明显比近5年和近3年的少了很多。
今年医药整体表现不错,葛兰的中欧医疗创新涨得比较猛,年内涨幅超过了40%!
同样是医药基金的另外一只中欧医疗健康涨幅要少很多,只有13.96%!
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中欧医疗创新前十大重仓占比更高,持股明显更集中。
而从具体持仓来看,这两只基金有5只重仓股是重合的。不过中欧医疗创新重仓持有药明合联、科伦博泰生物、药明生物这三只港股创新药牛股。
规模大肯定也限制了中欧医疗健康博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还有一只中欧明睿新起点,重仓了立讯精密、兆易创新、宁德时代、中芯国际、北方华创、赛力斯、阳光电源、比亚迪、芯原股份、豪威集团。
这些股票覆盖了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几个热门行业,事实证明,葛兰做全市场型基金,可能不是那么适合,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
谢治宇的兴全合宜和兴全合润今年收益差别也挺大的,估计持仓基民也比较疑惑,这两只基金规模都很大,怎么会差别这么多呢?
大家看这两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就能大概知道原因了。
兴全合宜可以投资港股,涨得很猛的小米集团还是其第一大重仓,而兴全合润主要投资A股。
刘格菘管理的基金,今年有涨有跌,没有特别突出的。从近3年的情况看,还有好几只跌幅超过40%!
看完张坤、刘彦春、葛兰、谢治宇、刘格菘他们几个头部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涨跌情况后,希望你能对今年基金整体的涨跌情况有个更充分的了解。
A股是创年内新高了,但是行情分化严重。体会不到大涨的基民应该是大多数,希望大家要保持耐心和信心。
不要去追高一些已经涨出风险的行业和基金,坚持投资低估价值的才能长期致胜。
投资之路很长,希望大家都能慢慢变富。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相关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