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

中信证券:当下迎来平衡港A配比的时机

栏目:热点快讯 日期: 作者:seo998 阅读:3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文|裘翔  高玉森  杨家骥  刘春彤

  6月以来市场最大的变化是逐步从存量市场转为增量市场,不过A股当中机构易于接受的板块短期内涨幅较大,进入到高位震荡阶段。相对而言处于低位的是受价格因素主导的制造板块,当下的反内卷是类比于“一带一路”的长期叙事,在增量资金流入环境下有助于撬动这些低位板块。此外,港股当前的估值洼地特征又显现出来,在巨大的配置压力下,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圈是大势所趋,南下资金有望再次回暖。我们判断当下是增配港股的时机,A股的有色、AI硬件、创新药、游戏和军工板块则将继续轮动,低位制造板块有望在增量流动性和政策预期推动下持续修复。

  6月以来市场最大的变化是

  逐步从存量市场转为增量市场

  1)近期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剔除2024年2月的特殊情况(当月因市场大跌存量主动型权益产品赎回很少),今年6月是2023年初以来主动型公募产品首次出现单月新发规模(296亿元)超过存量净赎回规模(273亿元,估算),实现单月净流入,这扭转了2024年10月市场反弹以来持续“失血”的情况(我们估算2024年10月单月净流出1106亿元)。这标志着连过去几年最弱势的主动型公募都转为了资金净流入状态。随着主动型公募整体持续跑赢业绩比较基准(今年以来收益中位数达到6.8%),即便后续资金流入有所反复,但“失血”缓解的趋势已然确立。市场价格信号也验证了这一点。我们对比了公募机构偏好品种(有色、通信、游戏、PCB、港股创新药)、保险偏好品种(银行)和量化资金偏好品种(微盘股),6月以来共振上行,不再出现相互虹吸的情形,公募机构偏好品种和银行板块的滚动收益率相关系数在4月7日后持续上升并保持在0.4以上,这表明不同的资金主体都有增量资金。

  2)后续市场生态和策略思路会发生什么变化?考虑到增量资金体量上的差异,我们认为主动公募目前仍难以取得市场定价权,如果出现类似2014年底降息点燃市场的催化,行情可能不是典型的景气度、赛道或是基本面驱动,而是流动性和叙事驱动为主,景气度驱动为辅。过去3年,基本面弱势加机构资金弱势,市场不断“惩罚”持股型策略而“奖励”交易型策略,投资者持股周期不断缩短。随着场内流动性逐步转为增量,市场估值中枢开始普遍和趋势性抬升。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持股”反而可能是更为有效的策略,投资者要再次从交易型策略思维,转变为持股型策略思维。

  不过A股当中机构易于接受的板块

  短期内涨幅较大,进入到高位震荡阶段

  过去一段时期,A股有色金属、通信、游戏、创新药、军工板块投资逻辑较为清晰,是机构投资者接受度较高的方向。然而,上述板块目前均进入到了高位震荡的阶段,各自都存在一些逻辑“瑕疵”。对于有色板块,黄金和铜的预期较为充分,现在反而开始出现分歧,作为权重板块多少会对有色整体产生影响,不过,小金属、稀土、能源金属(例如钴)的上涨逻辑依然没有变化。对于通信板块,随着市场对北美AI推理需求重估的逻辑充分传播并认知,板块与美股科技股关联度越来越高,行情也进入大规模扩散阶段,一旦未来1~2个月关税冲击再次出现,波动会明显加大,可能需要新的催化才能带动板块估值继续上行。对于游戏板块,随着近期ST华通(维权)总市值突破1000亿(这是2020年以来首次有A股游戏公司市值再次突破1000亿),投资者对于游戏出海的逻辑也已充分认知,后续需要一个休整和持续数据验证的过程以继续推动板块上行。对于创新药板块,内部分化在持续加大,港股明显是机构主导的大票表现更好,非通的18A公司普遍表现疲软,A股则是游资和量化主导的小票表现更好。对于军工板块,我们预计二季度业绩情况一般,作为主题性质比较强的板块,中报季的波动可能会有所加大。

  反内卷是类比于“一带一路”的长期叙事,

  有助于撬动低位制造板块

  6月20日至7月11日,锂电池ETF、光伏ETF、钢铁ETF和建材ETF的累计涨跌幅分别为9.0%、13.6%、12.2%和8.8%;在此区间内固态电池指数、多晶硅指数和光伏逆变器指数的累计涨跌幅分别为8.2%、12.3%和12.6%。低位制造业品种在反内卷催化下补涨明显。在短期内,反内卷政策本身到底有什么可能并不重要,提供一个长期叙事激活市场增量流动性可能更为重要。其实类比2014年的“一带一路”,也是一个超长期的叙事逻辑,真正结束工业品价格普跌的政策是棚改货币化安置、“三去一降一补”,都是2015年才提出来,而PPI同比出现拐点是2016年初。但这些都不妨碍2014~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出现一轮波澜壮阔的流动性驱动的牛市行情。A股整体走牛的基石还是大量低位制造业公司开始上涨,许多板块目前持仓结构已出清的比较彻底,反内卷提供了一个不断激发预期的催化,而至于现实如何,短期来看可能并不重要。

  港股此时的估值洼地特征显现出来

  内地机构偏好品种6月以来积累的涨幅可观,而恒生科技相对偏弱。截至7月11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的TTM市盈率分别为10.7x、19.8x,分别位于近五年的71.3%、8.0%分位数水平。相比之下,万得全A目前TTM市盈率为20.2x,位于近五年的79.5%分位数水平,高于港股宽基指数。此外,6月以来A股估值水平显著上升,万得全A的近五年滚动PE历史分位数抬升了14.6pcts,而恒生指数估值分位数上升了8.6pcts,恒生科技估值分位数下降了0.4pcts。制约恒生科技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小米定价充分,而几个互联网公司陷入即时零售补贴大战影响了利润预期,同时AI溢价随着中美在AI应用端差距又有所拉大而基本消失。不过,市场已经基本定价了这些悲观预期,互联网大票的估值也回到合理位置。中信证券研究部互联网组预计,三家互联网公司的即时零售竞争高峰或出现在三季度或“双十一”前后,此轮补贴竞争虽对单季利润造成扰动,但仅为暂时性冲击,并不会改变远期行业格局。

  巨大配置压力下,保险资金

  投资范围扩圈是大势所趋,

  南下资金有望再次回暖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规模增至2220亿元,其中二级私募当前累计规模已超1900亿元。这些资金的典型特征就是规模大、持仓周期长,但投研人员数量较少。此前,险资可以持续加码红利板块当中的大市值公司来应对配置压力,但以银行为代表的红利板块在近两个月跑出进攻性甚至投机性特征,吸引力在迅速下滑,截至2025年7月11日,银行板块平均值、中位数口径下的预测股息率分别为4.0%、4.1%,较年内高点的5.3%分别下滑了1.3、1.2个百分点。对趋势性资金而言,银行或仍存在一定交易价值,但对保险资金而言,吸引力正在迅速下滑。保险资金迫切需要在非红利板块找到适合大资金配置的标的,未来势必会和传统机构重仓股有越来越多的重合。港股依然是保险资金的一个选择。近期南向资金净流入重新开始加速,7月前两周平均净流入比6月增长了7.2%,并且再次出现了港股下跌时买入量明显放大的情形。

  当下是增配港股的时机,

  低位制造板块有望在增量流动性和

  政策预期推动下持续修复

  我们在《A股策略聚焦20250706—有一点2014年底的味道》中提出当前与2014年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但最超出我们预期的是投资者的“肌肉记忆”迅速演绎成情绪的全方位扩散。由于基本面预期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实际上还缺乏能够说服更广泛投资者持续入场的坚实理由,牛市不会一蹴而就。所以,在A股一些有基本面支撑和想象空间的行业短期快速演绎后,前期滞涨的港股便再一次凸显出估值洼地的特征。考虑到以险资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当前存在较大配置压力,即便香港地区HIBOR利率有所回升,港币兑美元还在弱方保证附近,港股也不会缺乏增量资金。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反而是增配港股的时机。对于A股,我们还是建议围绕三条行业配置思路:1)具备超强产业趋势特征的行业,关注AI 和创新药;2)业绩和估值匹配驱动的行业,关注通信和电子中的北美算力链、有色和游戏;3)带有一定主题和持仓博弈性质的行业,关注军工和反内卷相关的新能源。此外,低位制造板块有望在增量流动性和政策预期推动下持续修复,持仓出清相对彻底的钢铁、光伏、水泥等更值得关注。

  风险因素

  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俄乌、中东地区冲突进一步升级;我国房地产库存消化不及预期;特朗普政策侧重点超预期。

关键词:

相关资讯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