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讯

重拳出击肃清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乱象

栏目:热点快讯 日期: 作者:seo998 阅读:4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择远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必将受到严惩。8月8日,证监会通报,严肃查处贵州辖区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ST高鸿(维权)严重财务造假案件。

  财务造假严重挑战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毁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破坏市场信心、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是侵蚀市场根基的“毒瘤”。基于此,监管部门始终将其作为证券监管执法的重点,持续以雷霆手段予以严厉打击,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得到及时惩处,市场生态有效净化。

  此次公布的案件处理,再次诠释了“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是证券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重点”这一核心理念,向市场各方清晰展现了监管部门整肃净化市场环境的坚决态度。

  在笔者看来,要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不断夯实严监管氛围。

  一要严监管。强化穿透式监管,多渠道识别并循环筛查有效线索,特别是完善线索举报奖励制度,切实发挥内部“吹哨人”作用。二要严执法。集中执法资源,强化执法力度,提升案件调查质效。三要严处罚。加大基础制度供给,提高行政处罚力度,加大证券违法违规成本,让造假者付出远超非法所得的沉重代价,形成有力威慑。四要严追责。坚决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并对退市公司违法行为一追到底;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面强化对造假责任人及配合造假方的追责力度,破除造假利益链、生态圈,让造假者在市场中寸步难行。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打击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面临一些新的形势和问题。

  鉴于此,监管部门须强化条块结合、区域联动模式,积极构建跨部门协作体系,促成各部门、各地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多管齐下形成强大合力,织密“线索发现—监管执法—立体化追责”的全方位监管链条。

  具体而言,要加强各方在线索发现、信息通报、调查取证、联合惩戒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强化监督管理和追责问责;进一步深化重大案件行刑衔接;完善民事追责支持机制,通过民事赔偿进一步加重造假成本;完善示范判决机制,加大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力度。

  相信在行政、刑事与民事赔偿“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下,财务造假的“首恶”与“帮凶”将无处遁逃,从源头上破除造假的利益链“生态圈”。

  此外,市场各参与主体要压实自身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不能造假、不敢造假”的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否则,一旦触碰法律红线,必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最近一起“造假1年就判刑”的案例就有很好的警醒作用。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28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万中送达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沈万中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据了解,此次公司实际控制人被刑事处罚,与公司2021年财务造假案相关。

  该案例在A股市场虽少见,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各方正全方位、立体化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尤其对“关键少数”及构成犯罪配合造假方的刑事追责力度正不断强化。

  有效打击、遏制财务造假任务艰巨。相信通过各方合力、协同发力,市场生态会越来越清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坚实有力的保障,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关键词:

相关资讯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